-
20232319 2025-2026-1 《网络与系统攻防技术》实验三实验报告
1.实验内容 1.1实验实践内容 (1)正确使用msf编码器,veil-evasion,自己利用shellcode编程等免杀工具或技巧。 正确使用msf编码器,使用msfvenom生成如jar之类的其他文件 veil,加壳工具 使用C + shellcode编程 (2)通过组合应用各种技术实现恶意代 -
实验3 C语言函数应用编程
实验1 1 #include <stdio.h> 2 char score_to_grade(int score); 3 int main() { 4 int score; 5 char grade; 6 7 while(scanf("%d", &score) != EOF) { 8 grade = -
数据采集与融合技术实践第一次作业
作业1 ## 代码以及相关图片 点击查看代码 import requests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#原本想把第一个页面设为base_url,之后以此为根据跳转其他页面的(获取排名31之后的学校信息),可惜未能做到 base_url = 'http://www. -
实验2 现代C++编程初体验
实验任务1 源码 T.cpp 1 #include "T.h" 2 #include <iostream> 3 #include <string> 4 5 // 类T实现 6 7 // static成员数据类外初始化 8 const std::string T::doc{"a simple clas -
实验 2
#实验任务1 ##代码 ```c++ 1 #pragma once 2 #include <string> 3 4 class T { 5 public: 6 T(int x = 0, int y = 0); 7 T(const T &t); 8 T(T &&t); 9 ~T(); 10 void -
实验3
#include <stdio.h> char score_to_grade(int score); int main(){ int score; char grade; while(scanf("%d", &score) != EOF) { grade = score_to_grade(score -
于听讲中积淀,在实践中成长
读罢三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,我对“如何有效提升自我”有了清晰认知:认真听讲是能力筑基的起点,“做中学”的刻意实践是能力进阶的关键,二者结合方能实现高效成长。 Scalers在文中打破了我对“听讲”的认知误区——它不只是接收知识,更是训练专注与吸收能力的过程。过去我常以“课程水”“老师差”敷衍听课,却 -
变盲从为探索:专注听课,深耕实干
在阅读《大学生为何必须重视课堂专注?》及后续两篇关于“学用结合”的分享后,我如醍醐灌顶,深刻领悟到真正的成长,绝非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,而是一场需要主动发力的修行——既需要高效的课堂输入,也需要扎实的实践与反思,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 曾经的我,对大学学习存在诸多误解。总觉得课堂上老师的讲解“听过就 -
知行合一,方能致远
知行合一,方能致远——学习三篇文章后的感悟 在学习了《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?》《「做中学(Learning By Doing)」之乒乓球刻意训练一年总结》《优秀的教学方法--做教练与做中学》这三篇文章后,我对大学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有了诸多感悟。 一、认真听讲是学习的根 -
大二才懂上课认真听的重要性
上了大学,不少人觉得上课听不听都行,反正课后能看课件、找笔记。但其实,上课认真听讲这事,真不是可有可无,里面的门道多着呢。 首先,老师讲的不只是课本上的死知识。课本上的内容是固定的,但老师讲课的时候,会把难理解的地方掰开揉碎了说,比如用生活里的例子帮你搞懂专业概念,或者补充些课本没写的行业干货。这些 -
20232327 2025-2026-1 《网络与系统攻防技术》实验三实验报告
1.实验内容 1.1 本周学习内容 免杀:Virus AV,反杀毒技术,对恶意软件做处理,让它不被杀毒软件所检测; 免杀技术:修改特征码、修改校验和、花指令免杀、加壳免杀(加密壳+压缩壳)、内存免杀 1.2 实践内容 掌握免杀原理与技术 使用Msfvenom、veil等工具生成后门代码,使用加壳工具 -
认真听讲,重新看见课堂价值
读完《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?》这篇博客,我有所感触。这篇博客戳中了大多数大学生的“痛点”——认真听课,而这无非与态度有关,所以我决定重新审视自己对课堂的态度。 态度是心灵的面具。人的两只眼睛是平行的,却能不平等的看人,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开的,却总爱听一面之词,人只有一张嘴巴,最喜欢说两面话, -
别让“自由”偷走“成长”:“好好听课”的答案早已改变
从冥冥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以来,我们每个人受到环境影响,潜意识里都知道要“好好听课”,只是每个人能做到的程度不一。而我们那时候的“好好听课”为的只有应付考试,肯定都想过那会儿学的东西到底有些什么用。 再升入大学,一切都变得无比自由,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会沉沦在这样的环境中,对于我个人也是。第一学期伊始, -
从认真听讲开始
在读了《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?》一文后,对我的感触是极大的,作者的每一个字都可以说是戳到我的心坎之上。我也会觉得“这节课很烂”,“老师讲的不好”,“根本就是水课”……以此来给自己不听讲找个开脱罢了,然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的事,发发呆啊,刷刷手机,时间其实很快就过去了,其实在课后心里会感 -
实验3
实验任务1: #include <stdio.h>char score_to_grade(int score); // 函数声明int main() { int score; char grade; while (scanf("%d", &score) != EOF) { grade = score -
实验3
任务1 1 #include <stdio.h> 2 char score_to_grade(int score); 3 int main(){ 4 int score; 5 char grade; 6 while(scanf("%d",&score)!=EOF){ 7 grade=score_to -
实验2
实验任务1: 源代码: main.cpp: 1 #include "T.h" 2 #include <iostream> 3 4 void test_T(); 5 6 int main() { 7 std::cout << "test Class T: \n"; 8 test_T(); 9 10 s -
大学课堂“走神危机”,认真听讲能否破局?
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,我原本以为在大学课堂,偶尔走神、放松一下无伤大雅,船到桥头自然直,期末考试也能侥幸通过。然而,读完这篇文章后,我惊觉自己正深陷“走神危机”,而认真听讲或许才是破局的关键。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课程,犹如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。算法设计课上,每一步的逻辑推导都环环相扣,一旦走神, -
实验3
task1 问题一:功能是给输入的成绩进行评级。形参是int,返回值是char。 问题二:1:没有break语句会使switch语句持续进行,例如输入100会输出AB... 2:不应用“”而该用‘’。 task2 问题一:将n这个数的各位上的数字相加。 问题二:能,算法一采用循环思路,算法二采用递归 -
跨被动为主动:认真听讲,坚持实践
在读完第一篇<<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?>>和后两篇关于他们关于做中学的分享之后,我理解到真正的学习,不能仅仅是被动地去学习,既需要专注的输入,也需要持续的实践与反馈。 对于我们大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是上完课,然后敷衍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像我们学计算机的,个人的编程能力是很重要的,在课后时间